簡體筆劃運用之迷失

8

中國文字的創造、衍生和發展,是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時間。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這發展的過程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體字正是從楷書簡化而來、、、、、、、、、。

由1956年1月起,中國進入了文字改革的高潮。毛主席當時確定的方針是:“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實行拼音化以前,漢字必須簡化。”周恩來總理又提出,知識分子應該設身處地為兒童和文盲的利益著想。在當時,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文盲或是半文盲,而在這樣的基礎上要發展文化、建設國家,掃除文盲成了首要的任務。當時簡化文字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廣大百姓識字的能力、提升使用文字的速度、方便學生在校學習以提昇文化水準,進而建立一個富強的國家。

中華文化在整個發展的過程,因應著時代背景的不同而延伸出不同的文字體系,它的存在價值就如同商業營銷一般,產品的存在是因為有他的市場需求!經過將近60年的時間,大陸上至官方下至百姓,人人使用簡體字已經成為慣性。2008年北京奧運會,各國在開幕式的入場順序,是依照中國漢字的簡體字筆劃數順序而定,由這件情我們可以確認,大陸官方在簡體文字的使用,是依照簡體字筆劃數在計算,而不是將簡體字以繁體的筆劃數來計算!

「數」的起源,起自於「易學」的九九數配卦;由1數~99數,每一個數的吉凶都以其配卦的結果為依據,每一個「數」都有著不同的吉與兇的靈動。在這裡,我們不是在談論簡體字是正宗還是繁體字是正宗,而是要討論簡體字與繁體字它們的筆劃數在「姓名學」的用字上應當有所區別。不同的字產生不同的筆劃數,同樣的一個字也因為簡體與繁體不同的書寫方式而產生不同的筆劃數!例如簡體的「國」字是8劃,繁體的「國」字是11劃,筆劃絕對不可錯用。在大陸文字的用法都是以簡體為主,所以,在命名(起名)的時候,都應當以簡體的筆劃數來計算!

有行使(行為)的因,才會有行使之後的果!北方人的主食為「麵食」,南方人的主食為「米食」,麵食有麵食的營養、米食有米食的營養!這是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飲食需求!所以,麵食與米食不可混為一談!簡體字與繁體字也是因應著時代背景的不同而產生,所以「簡體字」與「繁體字」在用法上更應當區隔開來!因為不同的行為產生不同的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台湾 善福传身心成长机构 » 簡體筆劃運用之迷失

赞 (0)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